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我院2022年招生咨询详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6-06 访问次数:4519



一、学院概况

我院的前身为1978年设立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2001年学校升本后,更名为我院。我院一直秉承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和以德为先,厚学笃行的院训,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得以不断壮大和发展,经历了从单一招收化学专业到招收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材料化学四个专业的变迁,2018年学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将材料化学和环境科学两个专业从我院分流,重新组建了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其余部为新的我院。

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和化学工程与工艺(招收国际留学生,单独成班)2个专业,有在校本科生900余人。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办学力度,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特质,培养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好印象。

二、专业简介

学院现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卓越教师班”所选专业之一。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教学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显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全面树立了“注重品德、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从2018年开始与山东科技大学开展“1+2+1”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即大一、大四在本校学习,大二、大三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目前已累计派出20名学生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此外,从2019年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始培养国际留学生(本科,单独成班),是学校较早举办海外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单位之一。

(一)化学(师范)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 (专业代码:0703)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

  

1.专业简介:我院化学专业开设于1978年,现有在校本科生669人,专任教师共46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31人。有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资助计划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宣传人选1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10人。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2021年已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6人次、市级奖54人次。近三年共考取研究生114名,多数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85211高校,考研录取率平均达36.1%,在学校名列前茅。

2.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渝东南,面向重庆,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师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强,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

3.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教育基本理论综合、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工基础、计算机基础。

4.就业情况:本专业已累计毕业本科生2000余名,近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平均达36.1%,其余多数到重点中学、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6%以上。


郑诗瑶同学参加2021年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

叶航妤同学参加2018年重庆市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

我院学子开展三下乡活动

我院举办毕业晚会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校申硕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专业代码:081101)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

 

1)专业简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于2009年,是学校最早创办工科专业之一,校级首批重点支持新工科建设专业之一。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335人,外籍留学生40余人;专职教师共19人,其中正高级8人,副高级5人,占68.4%;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73.7%,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人。2015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开始与山东科技大学开展“1+2+1”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近年来,专业依托化学、材料与化工两个市级重点学科、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长寿区国家级化工园区、重庆白涛工业园区等优势学科和平台,特色和优势日趋凸显,目前化工专业为学校新一轮申硕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2)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化工行业,针对工程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物料检验、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岗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与独立工作能力,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制图及CAD、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

4)就业面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化工专业学风浓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得到同行学校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毕业生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研究生被录取率>30%;另外一部分到政府部门和化工、能源、环保、制药、食品等高新技术企业就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6%以上。目前学院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寿)、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有限公司、重庆渝化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有企业或地区行业优秀企业任职,优秀毕业生可由化工系直接推荐就业。

  

2021年化工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内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学生毕业实习

三、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有博士43人,兼职硕(博)士生导师16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市级人才称号1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宣传人选1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者为骨干,青年教师为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6年)-李兵教授  重庆市巴渝学者(2016年)-石文兵教授 

巴渝学者(2017年)-许刚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重庆市巴渝学者(2018年)-程晓红教授  

   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019年)-郭晓刚博士 重庆市西部之光人才计划(2013年)-黄辉胜教授

     

       四、科研水平

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46项,年均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申请专利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源论文300余篇。

五、培养平台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3个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达12000 余平方米;仪器设备1760余台(),总价值2130万元。图书资料4860种,18950册,专业期刊38种。与重庆求精中学、涪陵第五中学和涪陵实验中学建有师范生实习基地,与涪陵白涛工业园区、涪陵龙桥工业园区和长寿工业园区多家国有企业建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

化工实训室      

   化工专业学生校内实训

化学技能竞赛现场基础化学实验室一角

  

  

Ø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师范)

Ø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师范)

Ø  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十三五”期间)、材料与化工(“十四五”期间)

Ø  省级研发平台: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Ø  省级创新团队:纳米生化传感技术及其应用创新团队、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创新团队、高性能环保型含能材料及器件、粉体功能材料绿色化制备及产业化

Ø  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Ø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机化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

Ø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无机化学

Ø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化工原理

Ø  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Ø  省级众创空间:元素E

Ø  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六、人才培养

5年来,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25项,其中国家级55项;学生发表论文65篇,主持科研/创新项目232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化学专业师范生素质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奖项26项,省部级奖项34项。学院定期举办化学及实验技能操作竞赛。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85211高校204人,考研录取率年均30%以上,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








5年我院学生考上“985211”学校的情况(部分)

序号姓名性别毕业时间录取学校录取专业学校类型
1王应江2022郑州大学分析化学211
2王梦佳2022东北大学冶金工程985
3李剑2022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尚倩2022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5张丹丹2022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6曾琴2022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11
7黄佳妹2022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211
8廖春燕2022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211
9刘洪福2022南昌大学物理化学211
10邹璨2022南昌大学有机化学211
11周玲2022南昌大学物理化学211
12李青2022南昌大学物理化学211
13何钰2022宁夏大学能源材料与绿色化工211
14雷汉轩2022宁夏大学能源材料与绿色化工211
15蒋楚星2022陕西师范大学无机功能材料211
16唐雪2022陕西师范大学有机材料化学211
17邓杰文2022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18王晶2022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19夏清清2022西北大学有机化学211
20黄娟2022西南大学洁净能源科学211
21曾梓宣2022西南大学洁净能源科学211
22肖会敏2022西南大学洁净能源科学211
23庞露2022新疆大学无机化学211
24倪洪山2021四川大学有机化学985
25秦洁2021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985
26胡茜2021重庆大学化学985
27周于倩2021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985
28杨冰2021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211
29晏山舒2021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211
30方川兰2021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211
31杜奎2021西南大学有机化学211
32方洋洋2021西南大学有机化学211
33贺睿2021西南大学洁净能源211
34邓雨2021安徽大学无机化学211
35李寒2021福州大学物理化学211
36邓晓丽2021福州大学工业催化211
37谭金晟2021福州大学物理化学211
38刘嘉陵2021广西大学有机化学211
39何红庆202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0龙思余2021贵州大学无机化学211
41田艳灵202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2王善飞2021贵州大学分析化学211
43李贤宾202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4王香玲2021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5李青青2021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6冷颖2021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47黄爱君2021宁夏大学材料与化工211
48杨金燕2021江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11
49赵恒新2021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11
50袁嫒2021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51李婷婷2021南昌大学无机及稀土化学211
52朱美霞2021新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53杨万熙2021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54张黎2021延边大学物理化学211
55谭诗环2020四川大学化学985
56刘羲2020重庆大学化学985
57符娅玲2020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985
58唐志亮2020云南大学有机化学211
59李墁2020西南大学材料与化工211
60向杰2020西南大学分析化学211
61向学梅2020西南大学结晶能源科学211
62廖小玲2020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211
63刘洁2020西南大学应用化学211
64柏丽2020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65向港2020福州大学物理化学211
66罗沙沙2020福州大学分析化学211
67徐宇婷202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68谭林利2020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11
69唐铎月2020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11
70李港2020南昌大学物理化学211
71唐玉2020西北大学材料与化工211
72吴越20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工程985
73余莎2019四川大学有机化学985
74张华燕2019重庆大学化学985
75杨贵媛2019重庆大学电化学985
76余丹2019重庆大学化学985
77秦珍20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985
78卢浩2019西南大学洁净能源科学211
79周梦圆2019西南大学纳米生物医学211
80汪欣2019西南大学分析化学211
81李浩2019西南大学分析化学211
82任艳会2019西南大学有机化学211
83刘元元2019福州大学化学工程211
84刘璐瑶2019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11
85刘小娅2019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211
86黄露2019南昌大学化学211
87杨克芳2019南昌大学分析化学211
88程丹2019南昌大学物理化学211
89殷玉兰2019贵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11
90张芝华2019贵州大学分析化学211
91周田田2019新疆大学分析化学211
92邓媛丹2018四川大学无机化学985
93王红2018重庆大学化学工程985
94张琴2018重庆大学化学985
95冉艳2018重庆大学生态学985
96龙霄2018兰州大学材料工程985
97黄海燕20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985
98范文龙2018福州大学化学工艺211
99张婉莹2018西南大学教育学211
100肖琳2018西南大学化学211
101陈娥2018湖南师范大学化学211
102贺佳丽2018湖南师范大学化学211
103张燕城2018苏州大学化学211
104冉金凤2018贵州大学化学211
105刘邓平2018贵州大学环境工程211
106李帆2018贵州大学化学工程211
107詹祖航201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工程211
108白顺风2018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211
109宋文妹2018安徽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11


七、奖助体系

国家奖学金  8000//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国家助学金 2300-4300//

长江师范学院校长奖学金学业成就奖 10000//

长江师范学院等级奖学金 100-600//


八、校园环境







       

       九、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邮编:408100

联系方式:咨询电话: 023-72791999

  

   


    


                    

 

 



 

 




 

 


 

 



 

 




 

 


                    

 

 



 

 




 

 



 



版权所有 © 2007-2021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邮编:408100 电话:86-023-72792170 传真:86-023-72790008 联系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